在家拍照時,我非常依賴我的腳架。尤其是需要右手、甚至是雙手入鏡時,沒有腳架的幫忙就不可能辦得到。
雙手入鏡時,除了應用腳架之外,還得配合相機內建的倒數自拍功能。
 
我偶爾也使用快門線,除了可以避免按下快門時的晃動,還能避免相機上的快門鍵被手上的麵粉奶油沾附,需要以左手來按快門時也比較方便。
 
拍攝食譜用的照片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,特別是自己一邊處理食材、一邊拍攝動作分解圖時,攝影跟料理的難度都會提高;原本可以一氣呵成的動作,常常因為需要停下來取景、拍攝,更是讓製作時間加倍延長,效果不如預期時,只好重頭再來過。
 
這兩年我大概陷入了攝影低潮期,總覺得拍不出自己喜歡的照片,更覺得攝影好難,連按下快門這麼機械化的動作都令我感到窒礙難行,那些攝影曾為我帶來的輕鬆感,彷彿漸漸離我遠去。
昨晚我從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,民很興奮的拉著我到電腦前,把下面這個好笑又很有道理的「攝影師的成長階段圖」開給我看:
原版出處:http://robertbenson.com/blog/2010/04/18/photographers-life-in-graph/


當我看到「人格分裂點」底下的
”Dammit, I Suck”我就笑翻了。雖然我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進入了「每一個動作一次曝光」的階段,也曾有過回頭玩起底片相機的歲月,時間順序並不算很吻合;但我得說,繪製這幅圖的作者見解實在很精闢!
 
即使早過了「器材控」階段,但民想讓我拍得更輕鬆,很窩心的在情人節的前夕買了一顆Manfrotto的球形雲台送給我~
熱騰騰的新雲台
~Manfrotto 496RC2。外形質感全然不同於舊的三向雲台。
 
 
IMG_6188-1    
用了許多年的老三腳架
 

當時附的是三向雲台。
三向雲台的角度調整比較麻煩,每次調整都要旋轉把手調整角度:
 
Y
軸向的把手控制相機仰角;

X
軸向的把手控制相機左傾或右傾,還有90度直拍;
 

還有雲台底部的旋鈕控制
Z軸轉向。
 
球形雲台的操作則簡單許多:
阻尼控制旋鈕。可以根據相機與鏡頭的重量調整阻抗鬆緊度。
(相機加上鏡頭的總重量,越重則要調得越緊)
 
凸輪狀的鎖定旋鈕,用來鎖緊固定角度用。
 
反方向鬆開鎖定鈕後,即可自由調整球形雲台角度。

IMG_6229    
旋鈕往前即鎖上。
 
快拆板上有橡膠墊,鎖在相機底下不容易打滑。

快拆撥桿下方多了一個金色的安全銷,防止誤觸相機掉落。使用時必須同時將兩撥桿扳一起打開。

扳開後快拆板
(連同相機)就會向上彈起。
 
由側邊觀察可以看到一個黃銅色的金屬塊將快拆板彈了上來。
 
安裝回去時更是方邊,向下一壓就會自動卡回雲台上。
 
IMG_6245  
義大利的雲台規格與日本不同,所以需要加裝一個螺絲轉換成日規三腳架可以使用的尺寸。

新舊雲台交接咧
~
 

裝上
40D後的英姿~
 
Manfrotto的雲台用料做工都很細膩,安全上的設計很週到,操作上也很便捷,目前手邊的SLIK腳架高度有點不足,未來有機會的話,我再來考慮將腳架一同升級為Manfrotto吧!~

謝謝老公囉~XD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軒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